气体放电管是一种间隙型的防雷保护组件,在通信系统的防雷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常被用于多级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级或前两级,主要起泄放雷电瞬时过电流和限制过电压的作用。气体放电管的极间绝缘电阻很大,寄生电容很小,这使得它在对高频信号线路的雷电防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气体放电管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其放电时延较大,动作灵敏度不够理想,对于波头上升陡度较大的雷电波难以有效地抑制,在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中还存在续流问题。常见的气体放电管有二极放电管和三极放电管,其封装外壳材料多为陶瓷,因此也被称为陶瓷放电管。

一、工作原理
气体放电管的工作原理基于气体间隙放电。当在放电管两极之间施加一定电压时,极间会产生不均匀电场。在此电场的作用下,管内气体开始游离。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大,当极间场强超过气体的绝缘强度时,两极之间的间隙将被击穿放电,由原来的绝缘状态转化为导电状态。导通后,放电管两极之间的电压会维持在由放电弧道决定的残压水平,这种残压通常很低,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与放电管并联的电子设备免受过电压的损坏。
二、气体放电管与 TVS 管的区别
气体放电管和 TVS 管在应用场景、反应时间和通流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气体放电管主要用于通信系统的防雷保护,而 TVS 管则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过电压保护。在反应时间方面,TVS 管的反应速度最快,可达皮秒级;压敏电阻稍慢,为纳秒级;而气体放电管的反应时间则通常为几十个纳秒甚至更长。在通流能力方面,TVS 管的通流能力相对较小,通常只有几百安培;压敏电阻的通流能力介于 TVS 管和气体放电管之间,能够通过数 KA 到数十 KA 的单次 8/20μS 浪涌电流;气体放电管的通流能力最大,通常可以导通数百次的十 KA 级别 8/20μS 浪涌电流。从放电原理来看,TVS 管基于二极管雪崩效应,压敏电阻器基于氧化锌晶粒间的势垒作用,而气体放电管则是基于气体击穿放电。在承压能力方面,TVS 管的承压能力通常在 5.5V 到 550V 之间,压敏电阻的承压能力范围从 10V 到 9000V,而气体放电管的承压能力则从 75V 到 3500V 不等。
三、气体放电管的选型要点
选型时,需综合考虑多个参数,以确保气体放电管能够有效地保护电路免受过压和过流的损害,同时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以下是气体放电管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
工作电压 :气体放电管的直流击穿电压取值应大于电路工作最大值,通常要求为电路工作电压的 1.5~2 倍,对于交流电源则为有效值的 1.4 倍。
防护等级 :根据电路的防护等级确定通流量,要求额定通流量的 2 倍以上,该值与测试电压和波形有关。
耐压测试 :器件的直流击穿电压必须大于耐压测试电压。
信号速率 :在信号接口防护中,需考虑结电容大小,高速信号线上应选择结电容小的器件。
直流击穿电压 :代表系统工作在一个低上升率电压波形时的击穿电压,是一个电压区间,表示受保护系统可正常工作的范围。
冲击击穿电压 :代表系统工作在一个高上升率电压波形时的击穿电压,也是一个电压区间,表示一般防护时的击穿电压。
标称放电电流 :包括通过 50Hz 交流电流的额定有效值和 8/20μs 波形的额定放电电流,表示耐交流电流和耐短波电流的能力。
绝缘电阻 :放电管未击穿时的绝缘电阻值,一般要求为 1~10GΩ。
电容 :放电管电极间的电容,通常在 2~10pF 之间。
气体放电管作为通信系统防雷保护的关键组件,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电路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任何保护器件都有其局限性,在选型和使用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最佳的保护效果。通过合理选型和应用,气体放电管能够为现代电子设备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烜芯微/XXW〉专业制造二极管,三极管,MOS管,桥堆等,20年,工厂直销省20%,上万家电路电器生产企业选用,专业的工程师帮您稳定好每一批产品,如果您有遇到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可以直接联系下方的联系号码或加QQ/微信,由我们的销售经理给您精准的报价以及产品介绍
〈烜芯微/XXW〉专业制造二极管,三极管,MOS管,桥堆等,20年,工厂直销省20%,上万家电路电器生产企业选用,专业的工程师帮您稳定好每一批产品,如果您有遇到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可以直接联系下方的联系号码或加QQ/微信,由我们的销售经理给您精准的报价以及产品介绍
联系号码:18923864027(同微信)
QQ:70921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