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式整流电路


(一)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二极管的核心特性在于其单向导电性。当二极管的PN结施加正向电压时,PN结处于导通状态,电流可以顺利通过;而当施加反向电压时,PN结则处于截止状态,电流无法通过。这种单向导电性是整流电路能够实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关键所在。
(二)伏安特性曲线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描述其电压与电流关系的重要图表。在正向偏置时,随着电压的增加,电流迅速上升;而在反向偏置时,电流几乎为零,仅存在极小的反向漏电流。这一特性曲线为二极管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理想开关模型与恒压降模型
在电路分析中,二极管通常采用理想开关模型或恒压降模型进行简化处理。理想开关模型假设二极管在正向偏置时管压降为零,表现为理想的短路状态;而在反向偏置时,电阻为无穷大,电流为零,表现为理想的开路状态。恒压降模型则更贴近实际,认为二极管导通后,其管压降为恒定值,硅管约为0.7伏特,锗管约为0.5伏特。这种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二极管在实际电路中的工作特性。
(四)桥式整流电流流向过程
桥式整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整流电路形式,其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电压u₂处于正半周期时,二极管Vd₁和Vd₂导通,而Vd₃和Vd₄截止。此时,电流从输入端经过Vd₁、负载RL,再经过Vd₂回到输入端,负载RL上的电流方向是从上至下,其电压与u₂的正半周期电压相同。当u₂进入负半周期时,其实际极性变为下正上负,此时Vd₃和Vd₄导通,Vd₁和Vd₂截止。电流从输入端经过Vd₃、负载RL,再经过Vd₄回到输入端,负载RL上的电流方向依然从上至下,其电压与u₂正半周期电压相同。通过这种整流过程,桥式整流电路能够将交流电有效地转换为单向脉动直流电。
(五)计算
在桥式整流电路中,输出电压Vo、输出电流Io以及二极管反向电压URM的计算公式如下:
输出电压:Vo = 0.9U₂
输出电流:Io = 0.9U₂ / RL
二极管反向电压:URM = √2U₂
这些计算公式为电路设计与参数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共射极放大电路


(一)注意要点
共射极放大电路是模拟电路中一种重要的放大电路形式,其设计与分析需要关注以下要点:
三极管的结构:了解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包括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以及各区域的掺杂浓度和物理特性,这对于理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三极管各极电流关系:掌握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即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和,这是分析电路电流流动的基础。
特性曲线:熟悉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通过这些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三极管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关系,为电路设计与调试提供指导。
放大条件:明确三极管实现放大功能所需的条件,如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基极电流的控制等,确保电路能够稳定地放大输入信号。
元器件的作用:分析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功能,如电阻、电容等,它们在电路中起到偏置设置、信号耦合、阻抗匹配等重要作用。
电路的用途:了解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应用场景,如音频放大、信号处理等,根据具体用途优化电路设计。
电压放大倍数: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这是衡量放大电路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可以实现较高的放大倍数。
输入和输出的信号电压相位关系:确定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相反,这一特性在信号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交流和直流等效电路图:绘制交流等效电路图和直流等效电路图,分别用于分析电路的交流信号传输特性和直流偏置特性,为电路的全面分析提供基础。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准确计算静态工作点,确保三极管工作在合适的区域,避免饱和或截止失真,这是保证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关键。
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通过电路参数和三极管特性,计算电压放大倍数,为电路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三、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


(一)注意要点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也称为射极跟随器,具有独特的电路特性,其设计与分析需关注以下要点:
元器件的作用:分析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功能,明确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如电阻用于偏置设置和阻抗匹配,电容用于信号耦合等。
电路的用途:了解射极跟随器的应用场景,如阻抗变换、信号缓冲等,根据具体用途优化电路设计。
电压放大倍数: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但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同,且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和较低的输出阻抗,这使得它在电路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输入和输出的信号电压相位关系:明确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射极跟随器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相同,这一特性使其在信号传输中能够保持信号的完整性。
交流和直流等效电路图:绘制交流等效电路图和直流等效电路图,分别用于分析电路的交流信号传输特性和直流偏置特性,为电路的全面分析提供基础。
电路的输入和输出阻抗特点:射极跟随器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的特点,这一特性使其能够有效地匹配不同阻抗的信号源和负载,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电流串联负反馈过程的分析:分析电路中的电流串联负反馈过程,了解负反馈对电路参数的影响,如稳定静态工作点、提高输入阻抗、降低输出阻抗等,这对于优化电路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负反馈对电路参数的影响:深入研究负反馈对电路参数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反馈设计,可以改善电路的性能指标,如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降低非线性失真等。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准确计算静态工作点,确保三极管工作在合适的区域,避免饱和或截止失真,这是保证射极跟随器正常工作的关键。
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虽然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但通过精确计算,可以进一步优化电路性能,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
四、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注意要点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放大电路,具有独特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其设计与分析需关注以下要点:
场效应管的分类:了解场效应管的常见分类,包括结型场效应管(JFET)和绝缘栅场效应管(MOSFET),并熟悉它们的结构差异与工作原理,以便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效应管类型。
特点:掌握场效应管的主要特点,如高输入阻抗、低噪声、热稳定性好等,这些特性使其在模拟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适用于对信号源阻抗敏感的场合。
结构:深入研究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包括漏区、源区、栅极等部分的布局与相互关系,理解其工作原理,即通过栅极电压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功能。
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曲线:熟悉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通过这些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场效应管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关系,为电路设计与调试提供指导。转移特性曲线反映了栅极电压与漏极电流之间的关系,而输出特性曲线则描述了漏源电压与漏极电流之间的关系,这些曲线是分析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工作状态的重要依据。
场效应放大电路的特点:场效应放大电路具有高输入阻抗、低噪声、低温度系数等优点,同时其放大原理与三极管放大电路有所不同,主要通过栅极电压控制漏极电流来实现信号放大。这些特点使其在某些特定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在高阻抗信号源的放大、低噪声放大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场效应放大电路的应用场合:根据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特点,明确其适用的应用场合,如音频放大、射频电路、传感器信号调理等,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电路设计与优化,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
五、运算放大电路


(一)注意要点
运算放大电路是模拟电路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广泛应用于信号放大、运算、滤波等电路中。以下是设计与分析运算放大电路时需重视的关键要点: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概念:理想运算放大器具有许多理想化特性,如无限大的开环增益、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等,以及零输出阻抗。基于这些理想特性,可以简化电路分析与设计,为实际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运放的输入端虚拟短路:在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工作状态下,可近似认为其两个输入端的电压相等,即存在“虚短”现象。这一特性是分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虚短”概念,可以简化电路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运放的输入端的虚拟断路:同时,在线性工作状态下,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电流可近似认为为零,即存在“虚断”现象。这一特性与“虚短”相结合,为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反相输入方式的运放电路的主要用途:反相输入方式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具有输入阻抗低、增益可灵活调整等特点,主要适用于信号反相放大、减法运算等应用场景。通过合理配置反馈电阻与输入电阻,可以实现所需的增益与功能。
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信号的相位关系:在反相输入方式下,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信号相位相反,这一特性在信号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实现信号的反相反转或相减运算。
同相输入方式下的增益表达:同相输入方式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适用于高阻抗信号源的放大。其增益表达式为1 + Rf / R1(其中Rf为反馈电阻,R1为输入电阻),通过调整电阻值可以实现不同的增益设置。
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同相输入方式下,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较高,接近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特性;而输出阻抗较低,有利于驱动后续负载电路。这些阻抗特性使得同相输入方式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在信号传输与放大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信号完整性与稳定性。
六、功率放大电路


(一)注意要点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信号功率,以为负载提供足够的驱动能力。以下是设计与分析功率放大电路时需关注的关键要点:
乙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过程以及交越失真:乙类功率放大器采用两个特性对称的三极管或场效应管交替工作,分别放大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和负半周。然而,在管子的交替导通瞬间,由于存在一定的死区电压,可能导致交越失真。为减小交越失真,可以采用合适的偏置电路或引入适当的反馈措施,优化电路设计,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
复合三极管的复合规则:复合三极管由两个三极管复合而成,其复合规则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实现更高的电流放大倍数或满足特定的电路需求。理解复合三极管的复合规则有助于在功率放大电路中合理应用复合三极管,提高电路的性能与稳定性。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结合了甲类和乙类放大器的特点,通过适当的偏置设置,使功放管在无信号输入时处于微导通状态,既避免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又提高了效率,相较于甲类放大器具有较低的静态功耗。其工作原理是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功放管均能导通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对信号的线性放大。此外,还需了解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的自举过程,这是一种通过电容提升电压的电路技术,用于提高电路的工作电压范围,进而增加输出功率。
甲类功率放大器:甲类功率放大器在无信号输入时,功放管处于饱和导通状态,其导通角为360度,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均能正常工作。甲类放大器具有出色的线性特性,输出信号失真度低,但其效率相对较低,静态功耗较大,因此通常应用于对音质要求极高的场合,如高品质音频放大器。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甲乙类功率放大器在无信号输入时,功放管处于微导通状态,导通角介于180度和360度之间。这种工作方式既克服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相较于甲类放大器具有较低的静态功耗。甲乙类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各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中,综合了甲类和乙类放大器的优点,实现了音质与效率的平衡。
〈烜芯微/XXW〉专业制造二极管,三极管,MOS管,桥堆等,20年,工厂直销省20%,上万家电路电器生产企业选用,专业的工程师帮您稳定好每一批产品,如果您有遇到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可以直接联系下方的联系号码或加QQ/微信,由我们的销售经理给您精准的报价以及产品介绍
联系号码:18923864027(同微信)
QQ:709211280